【学术公告】寒旱区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系列学术报告

作者:科学技术处 来源: 时间:2023-11-23

【字体:

阅读量:

报告时间:1125日(星期六)830-1700

报告地点:半岛bob中国官方网校本部大学生活动中心

报告一:黄河流域经济与生态价值

报告人:张志斌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报告人简介】

张志斌,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人文地理学专业城市与区域规划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和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地理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二等奖2项。甘肃省“师德标兵”,西北师范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佳教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5部,在《城市规划》《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中国人口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政府委托项目4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


报告二:高寒山区同位素生态水文研究:观测采样网络与初步认识

报告人:李宗省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李宗省,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共青团甘肃省委副书记(兼)、祁连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和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中组部青年人才计划,是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和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SCI期刊《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Journal of Earth Science》编委。主要从事寒旱区生态水文与生态保护研究。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8篇,其中中科院一区40篇;获国家授权专利4件。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藏科考专题等项目;获得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排名第一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陇人娇子”提名奖、中国科学院青年五四奖章、甘肃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生态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多项学术荣誉。主要研究方向:高寒山区同位素生态水文;高寒山区气候变化;生态文明与国家公园。


报告三:黄土高原大规模植被恢复与局地降水间的互馈机制

报告人:张宝庆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报告人简介】

张宝庆,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工学博士,2021年甘肃省领军人才,2020年优青获得者。担任《Journal of Climate》《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ical Processes》《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旱区水文学与水资源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从揭示植被恢复的区域蒸散耗水规律及其对水资源平衡的影响切入,进而延伸到干旱模拟评估方法研发和旱情时空变异特征分析,阐明局地降水与植被恢复的互馈效应,提出不同区域所适宜的雨水利用技术与策略,为缓解植被恢复与干旱缺水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性分析提供科技支撑。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 Bulletin》《Water Resources Research》《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Earth’s Future》《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等业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被引2500余次(谷歌学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子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多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件。获得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基于陆气耦合模拟的多时间尺度干旱模拟与评价方法开发;大规模植被恢复的区域耗水规律及其对水资源平衡的影响;基于流域水文模拟的雨水资源利用研究。


报告四:高寒草原巨型风蚀坑形成和演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报告人:罗万银 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罗万银,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Geomorphology》《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Aeolian Research》《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sts' Association》《Ecohydrology》《Science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和《科学通报》等国际著名杂志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欧洲地球物理学会(EGU)和国际风沙协会(ISAR)会员。主要从事风沙边界层动力学、干旱区地表过程与沙尘释放机制研究。近年来,对我国主要沙漠和沙地进行了穿越考察,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风洞模拟实验,对二次流在风沙地貌演化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20178月至20188月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发表论文80多篇,参编专著3部、专题地貌图3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要研究方向:风沙地貌动力过程野外监测与实验模拟;季节性湖盆演化与沙尘释放过程的互馈;干旱区生物地貌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响应。


报告五:青藏高原地区交通优势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报告人:王志恒 天津城建大学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

王志恒,天津城建大学副教授,地质与测绘学院副院长,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主要从事地理信息建模技术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民政部减灾和应急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在研科技部第二次青藏科学考察专项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AL HAZARDS》《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生态学报》及《水土保持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2017年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获第四届全国高校GIS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地理信息建模及其应用;GIS二次开发。


报告六: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进展

报告人:张威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张威,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工作,通过我国西部冰川、冻土、沙漠等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研究,阐明了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环境气候要素阐明了其与环境变化的偶联机制;建立了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库,获得了一批特殊的功能微生物菌株、基因及新结构化合物资源;开展了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应用示范工作。主持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交叉团队项目及甘肃省科技计划基础研究创新群体等项目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出版专著两本,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4)。


报告七: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报告人:高福元 城市环境学院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

高福元,博士,副教授,城市环境学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兰州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亚洲季风区和中亚干旱区气候演化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研究。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任务六专题二“粉尘气溶胶及其气候环境效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主持完成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Geoscience Frontiers》《Catena》等国际主流地学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成果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任务六专题二评为2022年科考亮点成果;作为主要编委,参与完成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青藏高原科考系列丛书”2部。


报告八:基于机器学习的地表太阳辐照度估算/预测研究

报告人:贾东于 城市环境学院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

贾东于,半岛bob中国官方网城市环境学院教师,副教授,气象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后。受聘为《高原气象》期刊青年编委、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Renewable Energy》、《Energy》等多个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气候变化、陆面过程及数值模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甘肃省教育厅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1项,主持中科院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主持甘肃省青年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以第一作者在《Renewable Energy》、《Remote sensing》、《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篇。

报告九:中侏罗世四川盆地古气候变化—基于深时古土壤记录及其对兰州盆地的研究启示

报告人:李军 城市环境学院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

李军,半岛bob中国官方网城市环境学院教师,副教授,工学博士,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甘肃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土壤发生与环境变化、土壤生态与环境评价和土壤科普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和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各1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和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各1项;参与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和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5项。近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深时古土壤发生与深时气候环境重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风险管控。


报告十:极端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的石油降解与重金属适应机制

报告人:杨蕊琪 城市环境学院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

杨蕊琪,半岛bob中国官方网城市环境学院教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生态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污染调查与微生物治理研究,近年来针对高原极端环境中石油和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微生物治理开展了大量详细且系统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Gene》《Genomic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Antonie van Leeuwenhoek》《Microbiology Open》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在《生态科学》、《冰川冻土》和《浙江农业学报》等国内专业期刊发表CSCD论文3篇。主持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1项,参与甘肃省重点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

Baidu
sogou